您的位置: > 常州视窗 > 新闻 > 涟水:小芦笋绽放富民好“钱”景
欢迎光临《常州视窗》

涟水:小芦笋绽放富民好“钱”景

常州视窗 2021-09-23 17:26 来源: 可分享

“瓜果飘香迎华诞,秋风送爽芦笋香。”9月23日上午,作为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分会场3个重点活动之一的首届涟水芦笋节在涟水县红窑镇正式拉开帷幕。

中国农科院原院长翟虎渠,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副司长孙法军,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原巡视员胡恒洋,江苏省委原副秘书长、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胥爱贵,江苏省供销社一级巡视员、江苏苏合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徐筱棣,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学平,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洪武,淮安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顾坤,中国园艺学会芦笋分会理事长陈光宇,涟水县委书记时勇、县长洪然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。

开幕式上,孙法军、张学平、顾坤、时勇分别致辞。“芦笋被称为‘蔬菜之王’‘植物黄金’,我正在‘芦笋之乡’涟水”“这里的芦笋绿色无公害,营养又美味,大家有空一定要来看一看、尝一尝”“这是芦笋饮料,健康可口还瘦身”……在现场视频直播区,一众直播达人正在卖力推介芦笋产品,网友参与火爆、互动热烈。从专家演讲、购销协议签订,到摄影展览、

美食品鉴、网红直播,再到补助资金发放、产业联盟揭牌、协会支部成立,开幕式活动内容丰富、亮点纷呈,处处洋溢“庆丰收 感党恩”的喜悦氛围。

“这次收到172万元芦笋种植奖补资金,我们发展芦笋产业的劲头更足了!”涟水利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马生勇兴奋地说。上半年像利勇农业一样领到“真金白银”的,还有瑞弘农业、春禾农业等近10家芦笋种植大户,分享了482.643万元政策“大红包”。自第一粒种子在这片弱碱性沙土上生根,到今天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设施芦笋种植基地,涟水县打出政策引导“组合拳”,出台扶持芦笋产业发展的“芦6条”,建立芦笋专业协会,同时引进芦笋冻干储藏、芦笋饮料等深加工企业,目前已形成从种植、采收、加工、运输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,并涌现出“春竺”“春雨”等一批优质品牌。

开幕式精彩不断,芦笋基地热火朝天。在红窑镇李庄村“春雨”设施化芦笋种植基地的“田头车间”,村民们正忙着把刚采收下来的芦笋切根、捆扎、包装。“马上就要运往南京大型蔬菜批发市场,确保南京市民第二天就能吃上最新鲜的芦笋。”红窑镇李庄村党总支书记薛进军向记者介绍说。据了解,涟水县现有设施芦笋种植面积2万亩,建成瑞丰、春雨、汉唐蔬道等超千亩芦笋连片种植基地10个,年产量达5万吨,产值超8亿元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“李庄”,越来越多的农民“足不出户”,在家门口就能通过青芦笋鼓起钱袋子,走上致富路。

异军突起的芦笋产业,不仅让当地人引以为豪,也让外地人刮目相看。红窑镇创成创成国家芦笋设施栽培标准化示范区、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镇,“春竺”芦笋入选江苏农业品牌目录,“涟水芦笋”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……“我们将充分利用好各项优势,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、延伸产业链条,完善精深加工、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,不断提高芦笋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,真正让芦笋产业成为涟水富民强县的骨干产业、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、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。”涟水县副县长吉海说。
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近年来,涟水县通过成立芦笋、草莓、中药材等专业协会,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成立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、亚夫科技服务站,持续深化国家和省市县级农业园区“四级联创”,聚力推进特优高效种植、特种健康养殖、特色生态休闲“三特”现代农业产业发展,成功打造出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,规模示范效应日益凸显,初步形成了“1234”产业发展格局,即100万平方米食用菌、2万亩芦笋、3万亩中药材、4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(水稻)标准化生产基地。

前不久,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,全国72个县(市、区)列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,其中涟水榜上有名。“我们将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不断深化改革、增创特色、打响品牌,全面塑造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的涟水农村新场景。”涟水县委书记时勇说。

感谢您阅读: 涟水:小芦笋绽放富民好“钱”景
如有违反您的权益或有争意的文章请联系管理员删除
[责任编辑:无 ]